大力发展工业企业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罗亚阳 作者: 时间:2014-10-21 13:34:44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作为国家的基层,地方各县呈现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工业企业、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城镇就业结构和小城镇发展,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地处湘西的保靖县根据不同阶段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要求,循序渐进地推进县域经济改革和发展事业,特别是近几年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新型工业化总揽经济工作大局,不断强化措施,工业企业实现了较快发展。2007年,全县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15亿元,同比增长60.32 %;实现增加值8.94亿元,同比增长26.7%;实现利税2.66亿元,同比增长97.1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机制建设,着力营造工业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是组建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四大家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加快工业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县工业企业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服务。二是强化工作机制。实行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工业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听取工业情况汇报,研究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新办企业的前期工作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人马、一条龙服务全程服务模式。三是创新工作方法。认真落实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县级领导经常深入联系企业,帮助协调解决在生产经营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行干部驻厂制度,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派一批熟悉乡镇企业工作、懂技术管理、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的机关干部入驻企业,帮助企业协调关系,处理矛盾纠纷,协助抓好生产经营、产品开发和项目建设,工资待遇由县财政解决。实行部门协调制度,相关部门根据本部门的职责,结合企业实际,为企业搞好优质服务,形成有利于工业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工业企业发展的坚实平台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我县坚持把建设工业园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了“工业兴县,园区兴工,项目兴园”的指导思想,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全力推动工业企业发展。一是加大园区投入力度。2007年,全县工业园区共投入1.03亿元,园区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增强了园区发展活力。其中,钟灵山工业园投入4300万元,完成园内1200米主要道路硬化、110KV输变电站建设、3.5万伏高压线路架设等工程;毛沟、大妥、复兴等工业园区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容提质期,增强了吸纳功能。二是加快园区企业建设。认真落实入园区企业优惠政策,实行一个企业一套班子,提供优质服务,加快园区企业建设,促进园区发展,全县入园企业达82家。特别是钟灵山工业园(含碗米坡小区)在不到3年的短短时间里,入驻企业16家,其中宇宏公司、轩华公司、花椒公司、海达公司、掌坤公司等10家已经建成投产。2007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574万元,同比增长314.1%。三是搞好园区结构调整。根据各园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园区规划建设方案,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使工业园区逐步成为工业企业优化结构、调整布局、实现跨越的主力军和提升经济总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地。目前,我县形成了以发展锰锌加工为主,拥有西部矿业保靖分公司、锌业开发公司为代表的毛沟、大妥、复兴三个工业小区;以发展陶瓷加工为主,拥有四方陶瓷公司、土家人集团为代表的迁陵工业小区;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拥有喜阳集团公司、秦简公司、花椒公司、海达公司等为代表的碗米坡工业小区;以发展高新技术、新材料为主,拥有和鑫公司、轩华锌业公司为代表的钟灵山工业园。
三、突出强乡强镇建设,着力搭建工业企业发展的辐射板块
培育工业强乡强镇是我县工业企业赖以迅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模式。2005年以来,我县把实施工业强乡强镇建设,搭建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工业企业发展板块作为加快工业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一是切实强化领导。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工业强乡强镇建设领导小组,各工业强乡强镇分别成立由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亲自抓的企业办,形成了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做好规划引导。坚持把规划引导放在工业强乡强镇建设的首位,结合毛沟、大妥、复兴、迁陵、碗米坡、葫芦6个乡镇的资源和产业发展实际,认真制定好建设发展规划,确定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和措施,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做到科学合理,特色鲜明。三是加大政策扶持。2007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保发〔2007〕1号),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民营工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在抓好毛沟、大妥、复兴三个州级工业强乡强镇的基础上,根据区位、资源优势,把迁陵、碗米坡、葫芦三个镇纳入县级工业强乡强镇予以重点扶持,县财政每年为每个工业强乡强镇安排配套扶持资金5万元;对其新办企业当年产生税收的按县级可用财力10%,老企业按新增税收县级可用财力的5%返还给乡镇。全年共给工业强乡强镇返还了60余万元,用于支持乡镇发展工业工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再培育出2—3个产值过亿元的工业强乡强镇。
四、突出招商引资,着力激活工业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招商引资是解决工业企业发展资金不足,激活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县始终坚持“你发财、我发展”的招商理念,树立“大招商、招大商”意识,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开放的切入点,加快发展的增长点。一是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坚持把好项目、大项目作为招商重点,把县内优势资源和我县在外成功人士作为招商重点,认真落实招商优惠政策,重奖招商功臣,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不断提升招商水平,努力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实施领导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乡情招商、节会招商和网上招商,努力引进更多客商来我县投资。三是注重招商引资实效。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和县级领导联系招商项目制度,切实关心爱护客商,对新上项目献良策、想办法,对已上项目扶上马、送一程,大力提供优质服务,让来我县投资的客商都能安心创业。2007年我县共参加国家、省、州级招商活动会10余次,引进工业项目19个,合同引资金额达8.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5亿元。其中,轩华锌业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1.6亿元的年产6万吨硫酸生产线项目和年产3万吨电解锌生产线项目已经全面投产,际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2000万元的年产1万吨电解锌生产线项目也进入了试生产阶段,湖南喜阳食品工业集团股份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桔类浓缩汁生产线,当年创产值5000万元。
五、突出环境建设,着力改善工业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是激励投资创业、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和基本条件。我县工业企业在没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实现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我们做到重拳治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是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观念,始终把为企业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好原材料、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的协调,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积极为企业争取优惠电价等政策,促进企业达产增效。2007年共为喜阳集团、西部矿业保靖分公司、锌业开发公司、锰业公司等企业争取优惠电价5200余万元。二是完善企业投诉举报制度。成立县企业投诉中心,负责受理企业投诉,对影响工业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和服务质量低劣,以及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据相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情节严重,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的,追究单位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违犯党纪的,给予党纪处分;违犯法律的,追究法律责任。组建了县经济110办公室,快速处理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事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三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成立了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负责抓好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工作。出台了《关于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实施处理处分的决定》以及《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优化我县的政务环境和执法环境,建立和完善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
(作者系保靖县委副书记、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