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抛荒和改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文章来源:韶山市党史联络组、韶山市农业局 作者: 时间:2014-10-21 13:23:16经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党史联络组和市农业局,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市基本农田抛荒和大量改种一季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所得的农田抛荒和改种一季稻的现状、成因以及建议综合报告如下:
一、农田抛荒和改种的现状
近几年来,韶山市通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明显加强,农村居民生活显著提高,农村社会更加稳定。但在农村也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农民生活好了,收入增加了,而种粮的积极性却下降了。全市四乡三镇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农田抛荒和双季稻改种一季稻的现象。据统计,全市土地面积315162亩,其中耕地面积90405亩,基本农田面积77700亩。有资料表明,上世纪末全市双季稻面积达100%。而此次调查统计,双季稻改一季稻面积达11137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15.1%,抛荒面积达342亩(各村上报时担心影响“三项补贴”,实际不止此数,其中一季稻约在20000亩左右)。这样,相当于全市减少6000亩以上基本农田,减少500-600万公斤粮食生产量,对粮食安全带来一定影响。
往年五月,韶山农村到处一片绿油油的早稻禾苗。而此次,小满已过,芒种在即,我们从如意进入韶山经过韶北,看到的是满垅杂草,在享有韶山粮食美称的如意镇石湖和球山两村看到大垅中有800-1000亩左右的农田还在“照月光”,在省道S208公路两旁农田有几处最显眼的地方仍然是荒草丛生。以上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将有加剧之势。
二、造成抛荒和改种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造成抛荒和改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农村直接务农的劳动力减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择业途径更多更广。近年来,农村一批青壮劳动力走出家门,外出打工。调查统计,全市有农村劳动力53832人,其中外出打工的有21145人,经商等有11390人,在家务农的仅21297人。务农的2万多人大都是55岁至60岁年纪的人,对于繁重的农事劳动,多数力不从心,每到农忙季节,家里未成年的学龄儿童便被叫去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人们戏说现在农村务农的是“389961”部队,这话一点不假。
2、多种因素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一是农药、化肥、农机等物资逐年涨价,造成农业生产总体成本一年比一年高;二是农业投入高、产出低,不如外出打工合算。如永义乡2006年去沿海打工的有2316人,2007年增至2556,年工资1.5万元以上的占50%,而种一亩田不如外出打10天工。三是牲猪受猪疫病的影响,普遍存栏下降50%以上。由于牲猪下降,粮食转化率急剧降低,短期内出现储粮过足现象,农民认为反正粮食吃不完搞一季算了。四是种一季稻确实合算。调查组与乡镇村的同志实地核算过,种双季稻每亩投入1000元,按亩产吨粮,每百斤稻谷70元计收入为1400元,亩平纯利约400多元;而种一季稻每亩投入只需600元,收入910元,纯利约310元,且劳力投入明显减少;农民最讲实际,这个帐他们会算。加之从上到下亦无人制止双季改单季,所以农民选择种一季。
3、受土地平整、开发的影响。要肯定土地平整搞田园化从长远讲是大好事。近年来全市已完成田园化工程3620亩,对此农民拍手称快。但是,个别土地平整项目确实也有问题。一是工程设计有缺陷,水系打乱,排灌渠道不配套;二是有的工程施工质量确实太差,如排灌渠道护砌不平,该直不直,外观十分不美等;三是稻田耕作层保留不到位。行家们说,耕作层破坏,头年“两土不和作年好禾”,往后就是问题了,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也恢复不了地力;四是项目区农民要求解决规划设计外工程,因资金问题没落实,加之土地调整不及时而延误农时,增加了抛荒和双季改一季的因素。
4、农田水利建设上出现新问题。韶山的水利建设历来基础较好。但是,因原有的水利设施工程老化、渠系严重淤塞、漏水,机埠机房设备被盗破坏现象较多,导致防灾抗灾能力大大减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取消集资、摊派和“两工”之后,投资主体缺位问题日渐突出,导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陷入困境。塘坝严重淤集、杂草丛生,减少了有效蓄水面积,原有的干旱死角依然如故,新的干旱死角不断增加。这样,“望水田”多了,势必增加排灌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负担,也增加了农田抛荒和双季改单季的因素。
5、其他原因。一是市污水厂附近的农田,因措施不力,污水处理不彻底,致使禾苗徒长,病虫害加重,失收、减收的面积涉及有几十亩,增加了抛荒的因素。二是杨林、大坪、韶山交界的部分山冲,这几年受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猪的为害,造成了部分山冲田被迫弃耕抛荒。三是基本农田依法保护不到位,征地时存在着征而不用或早征迟用,不严格执行“占一补一”规定等现象,客观上给农民以消极影响。四是国家“三项补贴”政策有待完善。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确实好。但事实上抛荒的也在补,种一季的按双季补,尤其耕地转包了,其补偿受益权却没有转移,使种粮者得不到补助,调动不了积极性。
三、防止抛荒和制止改种的建议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当前,农田抛荒和大量改种一季稻的问题事关重大,如不逐步加以解决将危及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立足国情,提高认识。常言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一件头等重要的大事。在吃饭问题上,我们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使耕地减少粮食总产量降低;一方面是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量加大。有资料表明,现在我国每年要进口粮食100万吨左右,韶山每年要调进大米上千吨。农田抛荒和大量改种一季稻,势必减少播种面积降低复种指数减少粮食总产量,其后果不堪设想。现在社会上猪源减少,猪肉价格猛涨,已造成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我们不要忘记60年代过苦日子、得水肿病的情景,不能只从一家一户和一地出发,而要立足国情,提高认识,任何时候对粮食生产都不能有丝毫放松。
2、狠抓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央要求,“要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要结合韶山实际,努力抓好对年久失修的农田排灌设施的维修,新建的排灌系统必须方便、实用、标准化;继续整治病险水库,近十年来已整治了上十座,往后要坚持抓好此项工作;始终抓好重点水利工程整治,包括青年水库库基加高加固扫尾、五大机埠(砂硝、荷叶、石湾、九路塘、丛木塘)更新改造和移交管理、及配套渠道的整修等;要制定方案和措施,下决心逐步将全部塘坝作一次清淤挖深,以增加基础水量;切实加强小Ⅰ、Ⅱ型水库和塘坝蓄水用水管理,继续坚持和实施一把锄头看水,并适当提高看水员的报酬;千方百计加强水利行政执法,对严重违反水利建设“五法一条例”的人和事必须严加惩处;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规范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有关政策的意见》精神,引导农民自主兴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在改水方面,还要注重因土地平整扩展的中低产田、高滩田的配套供水系统;对各类稻田分别进行改造,潜育化稻田要采取深开沟降低地下水,改善稻田的还原状况;耕作层浅的,要逐年增加。经过几年的改造,有效地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
3、认真搞好土地平整、开发。在制定设计方案时,要广泛征求项目区干部、群众的意见,使工程在宏观上美观大方,适合韶山的特色;微观上经济实用,广泛与农业措施相结合;尽可能的保护好难以形成的稻田耕作层,确要打破的,必须将其移存另处,然后复原耕种。在项目的实施中,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并一定要严格执行监理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同时必须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不能因人为因素阻碍工程进度,也不能因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问题而影响与农民的关系,延误农时,增加抛荒和双改单的面积。
要整合各部门的资源,有必要将土地平整、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设施建设等资金统筹规划、统一管理使用,形成合力;建一片就成功一片,不搞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4、大力推行集约化经营。建国至今,农业生产关系有过多次变革,其中以土地改革和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受群众欢迎。现在,急需推行一些新的有利调动农民积极性、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办法来。调查发现,一是发展种田大户,推行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二是订单农业等切实可行,深受群众欢迎。大坪乡已出现种30亩以上稻田的大户。要出台和试行奖励种田大户的办法,以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加快发展集约化经营步伐。
5、继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多年来,全市“三冬”农业中的冬修冬造继续沿袭执行国家补贴政策,这当然是必要的;而对粮食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的冬种生产,因财政无补贴,加之农民积极性不高而举步艰难、无法实施。还有资金投入过少的原因,全市村级农科员也是名存实亡,就杨林而言,全乡13个村,只有一个村是专职的,其余的均由他人兼职,每年工资也只有240元,可见,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势在必行。
6、努力发展农业机械。目前,全市拥有大小耕种机和收割机等各种农用机械2000多台,农田机耕率达95%,水稻机械收割率达50%,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毛主席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改变目前农田抛荒、大量双季改一季的现状,必须从播种、育秧、移栽、田间病虫害防治到水稻收割,提供实用、经济的农业机械,彻底改变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况,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者的耕种面积,增加经济效益。
7、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探索新的耕作制度。新出现的“望水田”,包括野猪为害的稻田,一时难以改变现状,为不出现抛荒,可改种一季水稻一季油菜,或试种咖啡等经济作物。油菜可以改良土壤,且经济效益可观,同时是一种观光农业,也是耕作制度的创新,可以大力推行。
8、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努力克服农田抛荒、闲置。农村出现的农田抛荒和大量双季改单季的严重现象,有悖于中央“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工作。首先,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中央对“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把政策交给群众,号召农村广大共产党员、基层干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头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做到不抛荒不降低复种指标。其次,要发动乡(镇)村干部深入村组农户,与农民促膝谈心,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发扬“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自觉为克服农田抛荒、闲置,“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第三,要制订村规民约,加强村民自治,依靠民主的手段克服抛荒,制止双季改单季。
总之,农田抛荒和改种一季稻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各级政府务必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