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重要革命遗址通览——岳阳市

 文章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0-20 15:01:11

  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

  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位于岳阳市平江县城以东42公里的嘉义镇上街33号。

  旧址坐北向南为三进两层砖木结构,屋面为小青瓦,占地530平方米,原为“亿昌药号”。

  1937年8月,中共湘鄂赣省委的代表与国民党武汉行营的代表合作谈判成功,湘鄂赣边区和平抗日的局面基本形成。10月,中共湘鄂赣省委改为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中共湘鄂赣省委领导的湘鄂赣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第1团,傅秋涛任支队司令兼第1团团长。1938年2月,第1团从嘉义出发,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在嘉义镇设立“新四军平江留守处”(后改称通讯处),由黄耀南任通讯处主任。通讯处有工作人员、警卫战士、干部家属100多人,后来精简到30多人。

  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在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运用各种形式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政策,发动边区人民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与汉奸、投降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通讯处经过大量的工作,安置了大批伤病员和抗日军属,动员了一批青年参加新四军,发动群众毁公路、炸桥梁,截断日寇的运输线;开办抗日救亡训练班,培训了大批抗日骨干。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中国民族解放先锋队,将进步男女青年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共同对敌。在这一时期,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湘鄂赣边区恢复和建立了15个县委,平江县建立了58个党支部,党员发展到6万多人。国民党反动派极其害怕和仇恨我党的抗日力量,蓄谋破坏国共合作,投降日本帝国主义。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第27集团军杨森部执行蒋介石密令,突然袭击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杀害了新四军上校参议、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涂正坤,八路军中校团副、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书记罗梓铭,新四军少校参谋、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曾金声,通讯处秘书主任、湘鄂赣特委秘书长吴渊,军需吴贺泉,新四军机要兼妇女干事赵绿吟6人。抢劫了通讯处的枪支、弹药和所有财物,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

  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于1976年9月被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原址进行修复和陈列;1981年7月5日,旧址及陈列室正式开放;1983年10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4月省政府公布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1995年3月被岳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岳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任弼时故居和纪念馆

  任弼时故居和纪念馆位于岳阳市汨罗市城南45公里的弼时镇唐家桥新屋里。

  任弼时(1904-1950),1920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任团中央总书记。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国共合作破裂后,1927年8月7日出席在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积极主张土地革命,当选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928年在中共六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11月与贺龙率红二、六军团长征,长征中坚定地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同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作斗争,力促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华北分会委员、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和朱德、彭德怀等率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抗战。1938年3月,代表中共中央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系统地汇报中国抗战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阐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共产国际的理解和支持。1940年3月回国后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和大生产运动,并受中央委托主持《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1943年3月与毛泽东、刘少奇组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书记处。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1946年后,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转战南北,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制定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和开展土地改革工作。1949年初,指导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被推选为团中央名誉主席。任弼时对事业和工作恪守着“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准则,长期抱病工作,因过度劳累使病情突然加重,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46岁。

  任弼时故居始建于清末,属典型的清代江南院落民居。大门上方挂有邓小平1980年手书的“任弼时同志故居”黑底金字匾;前进堂屋陈列有任弼时仿铜石膏胸像,两边墙壁挂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亲笔题词。毛泽东的题词是:“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二进中厅悬有赵朴初手书“浩气长存”巨匾。三进正厅设纪念室,挂有任弼时遗像。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诞生在这里,并在此读完小学,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

  任弼时故居的附属纪念设施有任弼时纪念馆。任弼时纪念馆位于任弼时故居北面的月形山上,1998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开始筹建,2003年4月正式建成,紧靠107国道,南距长沙市40公里,北距岳阳90公里。纪念馆与故居一垅相隔,中有连廊相通,形成环形游路。整个纪念馆景区面积达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360平方米。

  任弼时纪念馆目前有三个陈列展览,分别为《任弼时生平业绩陈列》、《任弼时故居复原陈列》和《永恒的怀念——纪念任弼时同志书画展览》。纪念馆内1800平方米的《任弼时生平业绩陈列》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陈展手段,精心设计和布置了560余件(幅)任弼时同志的实物和图片,分六个专题展示了任弼时同志在建团、建党、建军、建国四个方面丰功伟绩,再现了任弼时同志光辉的奋斗历程,弘扬了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

  任弼时故居于1956年6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11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平江烈士陵园

  平江烈士陵园位于岳阳市平江县开发区中兴大道南。

  平江烈士陵园门头为仿古建筑,上书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题词“平江烈士陵园”,园内标志性建筑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底宽19.28米,代表着“平江起义”发生于1928年,纪念碑基底四周刻着四幅浮雕:前面是《平江起义》,右边是《三月扑城》,左边是《江南抗日》,背面是《启明之光》。纪念碑两边为苏振华、傅秋涛、钟期光等33位平江籍开国将军的陵墓。平江是“革命早、坚持久、贡献大、牺牲多”的革命老区,革命烈士众多。1922年冬,平江就有中国共产党组织,1923年,成立党支部,为湖南最早的党支部之一。平江党组织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1923年与平江国民党组织合作,开展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加入农民协会的会员,全县达30万之众,“一切权力归农会”,农民自己掌握政权,土豪劣绅威风扫地。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镇压革命,地主豪坤疯狂反扑,县境一片白色恐怖,大批共产党员被杀害。为回击反动派的进攻,中共湖南省委派省委委员毛简青、李六如和夏明翰等人,回到平江组织秋收暴动,由毛简青任县委书记。1928年3月,县委和暴动委员会组织20多万农军举行了著名的“三月扑城”,有力地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国民党当局极为震惊,急调湘军独立第5师来平江“剿共”。共产党员彭德怀在该师1团任团长,黄公略在3团3营任营长。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平江起义”成功,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同时宣布成立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平江起义后,国民党政府即调数师之众组织“平浏会剿”,声称“宁可错杀三千,不许放走一人”,平江苏区人民再一次遭到国民党军队和政府残酷的大屠杀。1930年10月,蒋、冯、阎大战结束,蒋介石集中1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设立平浏绥靖处,颁布“十大杀令”,实行“三光”政策。平江和湘鄂赣苏区人民配合红军游击队,与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粉碎国民党政府的第一、二、三、四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遭到失败。从此,湘鄂赣区进入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这时,国民党政府组织三省联合“清剿”,在军事上采取“清剿”、“进剿”、“驻剿”、“搜剿”等手段,实行更加残酷的大屠杀,并强迫山区群众移居塅郊;对红军活动地区实行经济封锁,妄图困死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平江苏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保存的一批干部和战士,旋即改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第1团,开赴皖南抗日前线。之后,平江人民又前仆后继投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平江先后动员了8万余名青年参加红军游击队,把4支地方武装改编为正规红军。国民党政府对平江苏区进行9次大的“清剿”,全县被国民党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1.4万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21329人,占湖南全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为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先烈殊勋,弘扬先烈革命精神,1951年,平江县在城关镇南街修建了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碑,命名为“平江县城关烈士陵园”。1975 年在纪念碑后面又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一座,安葬烈士遗骨77具,其中原平江县委书记凌曙霞的遗骨亦安葬在内。陵园占地6127平方米,其中纪念物占地20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物烈士纪念碑高17余米,呈五面体,顶部五角星象征中国革命之星,下部五个火炬象征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陵园内其它建筑物500余平方米。

  平江烈士陵园于1987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革命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湖南省民政厅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在平江籍老将军、老首长和百万老区人民呼吁下,平江县委、县政府决定整体搬迁陵园;2002年9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同意,新建陵园,于2008年竣工,占地面积为396亩,并更名为“平江烈士陵园”。该陵园于2009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华容县烈士陵园

  华容县烈士陵园位于岳阳市华容县城区东北郊陡岗山。

  陵园始建于1961年,占地面积218亩,其中建筑面积7560平方米,水面面积110亩。

  华容县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区域之一,是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土地。在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中,有2万多英雄的华容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册烈士4470人,其中县团级以上烈士100多人。著名烈士有高风、吴芳、蔡协民、刘革非、肖正纲、欧阳悟、朱祖光、韩国栋、罗振汉等人。

  陵园记载了华容光荣的历史,为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提供了生动的教育素材。1988年以来经多次扩建,已具相当规模,园内先后建起了烈士纪念馆、纪念亭、纪念碑、烈士墓区(单墓24座,合冢3座)和将军墓区。从1997年起,建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何长工塑像,先后有将军朱绍清、方之中、张树芝、老红军董新山、历史学家刘大年、老红军涂国林、陈仕南等革命前辈的骨灰安放于此。

  1999年,陵园内新辟土地14亩修建了华容博物馆。博物馆于2000年12月8日在何长工诞生100周年纪念日正式开馆。博物馆内设何长工生平事迹陈列室和华容县革命烈士纪念馆。2009年华容烈士陵园被评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并由国家拨款新修了3000平方米的群众悼念广场和500平方米的烈士墓区。

  华容烈士陵园于1988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首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列为湖南省民政厅直接管理的三大县级陵园之一;1995年4月被国家民政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毅安纪念馆和纪念碑

  陈毅安纪念馆和纪念碑位于岳阳市湘阴县界头铺镇。

  陈毅安故居原在湘阴县界头铺神塘湾,20世纪70年代因水库扩建而拆迁。1978年仿其故居而修建陈毅安纪念馆(故居),为砖木结构、两房一厢一角的平房,屋面青瓦盖顶,地面青砖铺就,墙面窑砖粉白,总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

  陈毅安,又名陈斌,1905年出生于湘阴界头铺。1920 年考入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学生爱国运动。1926年1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同年10月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3军教导师3团3营7连任党代表。1927年夏,随部北伐到达武昌后,被任命为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辎重队队长兼经理主任,管理全团勤务工作。1927年武汉七一五政变后,随团长卢德铭向南昌进发,准备参加起义。途中因与平浏工农义勇军相遇而获知起义部队已经南下,遂两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被任命为经理处处长。同年9月,随部队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时,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第1营副营长,并随部队到达井冈山。不久,任纪律检查组组长。

  1928年初随部参加攻打遂川、宁冈战斗之后,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1团副团长兼第1营营长。5月任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红4军)第11师第31团副团长兼第1 营营长。先后率部参加高陇、永新、龙源口等战斗。1928年8月,受命率1营驻守井冈山根据地,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在黄洋界指挥部队击溃敌军3次进攻,并亲自将一门迫击炮校准目标,连发3弹,吓得敌军连夜逃离,为打垮湘粤赣三省反动势力的进攻、保卫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同年12月在永新烟江与敌作战时,小腿中弹负伤。带着伤残坚持了3个多月的艰苦转战,并先后任红5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

  1929年3月陈毅安因腿伤回家休养,一度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30年7月奉命归队,任红8军第1纵队纵队长。时值红3军团正准备攻打长沙,又被任命为攻打长沙战役的前敌总指挥。8月5日,在国民党当局调集兵力大举反扑时,他指挥第1纵队在新河、经武门、浏阳门一线阻击敌军一昼夜,使大部份红军安全撤离。但因军团政治部未能及时撤离,又奉命率纵队向城里再次发动攻击,以接应军团政治部外撤。激战中,不幸腰中4 弹,英勇牺牲。1952年,毛泽东亲自签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全国前十名革命烈士荣誉证书,陈毅安名列第九。

  1989年,陈毅安纪念馆被重新修缮。走进大厅,正面墙上是陈毅安烈士及其夫人李志强的照片,下面陈列着“革命烈士证明书”,以及中央军委领导同志与烈士家属的合影。旁边陈列着彭德怀亲笔写给烈士夫人李志强的五封书信和他的亲笔题词:“生为人民,生的伟大。死于革命,死得光荣。毅安同志永垂不朽。”西墙陈列着陈毅安烈士简介、陈毅安写给夫人李志强的两封书信以及陈毅安在工业学校、黄埔军校时的一些照片。东墙陈列有原中央领导宋任穷的题词:“卓越的红军将领,不朽的人民功臣。”还有陈毅安烈士参加秋收起义以及在井冈山参加战斗的照片。转过正厅是烈士卧室,陈列有烈士结婚时用过的床铺及其家具。穿过卧室便是烈士母亲的寝室,里面陈列着花眼床、大柜、二节柜等家什。寝室旁边是一间杂屋,里面存放着摇篮和洗脸架等。2005年初,湘阴县人民政府在湘长公路东侧的文星镇望滨村建立森林公园(又名烈士公园),并在此修建陈毅安烈士纪念碑,陈毅安烈士纪念馆将移建于内。

  陈毅安纪念馆于1989年9月被湘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1月被岳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岳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Ky:PAGE}

 

  平江起义纪念馆

  平江起义纪念馆位于岳阳市平江县天岳经济开发区东兴大道。

  纪念馆由平江起义旧址、彭德怀铜像广场和平江起义史料陈列馆组成。建筑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

  平江“三月扑城”失败后,国民党湖南省清乡督办署,立即从南县调周磐所部独立第5师来平江“清剿”共产党。该师1、2、3团,于1928年6月18至19日,先后到达平江。第1团驻县城,第2团驻南江桥、梅仙一带,第3团驻长寿、嘉义、献钟一带。第5师随营学校驻岳阳。在这支部队中早已建立起共产党组织,其中共产党员有第1团团长彭德怀,团部副官邓萍,彭德怀的警卫员李光,1营2连连长李灿,1营9连连长黄纯一,1营班长张云生,3团3营营长黄公略,随营学校负责人贺国中等。他们组织秘密的士兵委员会作为团结广大士兵的核心,领导士兵委员会在南县掀起一次闹饷风潮,闹饷获得胜利。“士兵委员会”在士兵中很有威信。党组织还利用士兵委员会进行革命思想教育,逐步提高士兵的阶级觉悟。1928年春,第5师1团党的组织,在南县时曾酝酿过武装起义,到6月,因接到省清乡督办署调防平江的命令,决定到平江后再考虑起义问题。部队到平江后,未能与平江党组织接上关系。7月初,中共湖南省委派湘东特委书记滕代远到浏阳和平江筹划恢复中共湘鄂赣边特委的组织。7月17日滕代远从浏阳来到平江,与独立5师1团党的组织取得联系。7月18日,彭德怀在平江电报局截获两份密电,得知南华安特委被破坏,黄公略的共产党员身份被暴露,师长周磐密令逮捕黄公略,情况十分紧急。1团党组织即与滕代远等商议,决定立即起义,派人到嘉义通知黄公略。7月22日上午10时,彭德怀在团部召开驻县城和近郊的1、3营的营、连、排军官会议,作起义动员。将危险分子第3营营长以经济手续不清,勾结土豪劣绅为由,予以撤换,任命黄纯一代理营长。对其他革命动摇的分子也予以撤职。上午11时半,第1团第1营全体官兵,全副武装在平江天岳书院广场集合,彭德怀向广大士兵作起义动员,历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讲述工农革命的前途,战士们群情激愤,个个摩拳擦掌。下午1时,部队按预定的计划和目标向县城进发。1营2连连长李灿率1营2连和另外两个连,迅速向县政府和保安队驻地进击,占据县政府,活捉县长刘作柱、省清乡督察员杨鹏翼、警察局长黄夕度、财税征收处主任向玉霞等。9连连长黄纯一率第9连和另外两个连,包围师部训练处驻地——天主堂,出其不意地缴了师部特务连的枪,除师训处长李梓一人逃脱外,其余大小军官全部被俘,1连9班班长周玉成带领一个班,解除了驻西街陈家大屋清乡队的武装;2连6班班长李寿轩带领士兵,砸开下西街的监狱,救出300多名革命同志。这次起义,前后只用三四个小时,共缴获长短枪800余支,子弹百万发。下午4时,第1团第2营从思村开回县城。黄公略提前一天于21日下午在嘉义镇上举行起义,枪毙嘉义挨户团主任杨丹厚,缴获20多支枪,解救被捕的革命同志,帮助嘉义党组织镇压一批反动透顶的地主豪绅后,即向县城靠拢。23日下午4时,黄公略与县城起义部队会合。同日,贺国中率领的随营学校官兵100多人到达平江县城。中共平江县委负责人23自进城与彭德怀取得联系。7月24日起义部队和县城人民群众,在月池塘召开庆祝大会,庆祝起义的胜利,大会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和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7月29日,国民党湖南省政府急调三个团“进剿”平江。7月30日,战斗打响后,起义部队顽强抵抗,7团团长黄纯一阵亡。由于兵力悬殊,起义部队不得不撤出平江县城。7月31日,起义部队攻打长寿街失利,当天赶至龙门。在龙门帮助建立苏维埃政府后,即向江西方向转移,转战于湘鄂赣边区,从此开创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990年10月,由中央军委赠制,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词的“彭德怀同志铜像”安置在旧址广场左侧。1998年,对旧址主体进行全面修缮,兴建了“平江起义纪念碑”,更新“平江起义史料陈列”,新增“彭德怀同志光辉业绩”、“滕代远、黄公略同志生平简介”、“光荣的平江起义团”等陈列内容。

  平江起义旧址于1988年1月被国务院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江起义纪念馆于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周逸群烈士纪念园

  周逸群烈士纪念园位于岳阳市君山区许市镇天井山公园。

  周逸群,1898年7月23日生于贵州省铜仁。1919年3月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10月回国投笔从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他与贺龙率部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10月与朱德一起指挥了会昌战斗。在湘鄂西根据地革命期间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奉中央军委之命,周逸群与贺龙到湘西北地区(现东洞庭湖区)开展武装斗争,周担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他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建赤卫队,依靠河湖港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开辟了若干小块的游击区。

  1930年7月,周逸群和段德昌领导的红6军与贺龙领导的红4军在天井山(一说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红二军团,周任总前委书记兼军团政委,贺龙任总指挥。从而使湘鄂两块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1年5月20日拂晓,周逸群在返回江北中央分局开会途中遭敌伏击,不幸牺牲于贾家凉亭白屋场(现许市镇凉亭村),牺牲时年仅33岁。

  1991年,在周逸群诞生93周年之际,由贵州省铜仁市人民政府、岳阳县人民政府,许市乡人民政府共同为周逸群烈士立纪念碑于许市乡凉亭村白屋场。2008年,君山区人民政府决定将“烈士纪念碑”移建到风景秀丽的天井山下。2009年7月30日,君山区委、区政府在许市镇天井山公园,新建了周逸群烈士纪念园(园内有周逸群烈士纪念碑和周逸群烈士墓)。

  周逸群烈士纪念碑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园于2010年7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华容县博物馆(何长工生平陈列室)

  华容县博物馆位于华容县城区东北郊陡岗山的烈士陵园内。

  华容县博物馆是湖南省一流的县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1999年12月开始筹建动工,2000年8月竣工并交付布展,12月8日在何长工诞生100周年纪念之日正式开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主体建筑2452平方米,建筑风格独特。

  博物馆内设展室10个,馆内陈列室面积达1500平方米。外建广场和“流芳园”,整个建筑群充分结合了地形、地貌,采用对称布局的手法,强调博物馆的庄重雄伟,古朴典雅。有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物1000余种,图片600余张。展览内容丰富,拥有以《何长工同志革命史绩陈列》为主体的五个革命历史文物展览,包括《华容县名人名将革命史绩陈列》、《张树芝同志革命史绩陈列》、《华容县革命烈士史绩陈列》、《华容县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华容县主要建设成就陈列》等。

  何长工同志革命史绩陈列室占地面积220平方米,陈列何长工生前照片及遗物221 件,包括留学法国求真理、鏖战井冈树丰碑、抗日战场立奇功、转战东北创伟业、呕心沥血为中华、傲霜秋菊晚节香、长留怀念在人间等部分,再现何长工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的历史。

  华容县名人名将革命史绩陈列室占地面积184平方米,主要介绍朱绍清、方之中、吕展、张维桢、黄松龄、刘大年、蔡协民、刘革非等36位已故华容籍革命先辈及主要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

  华容县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室占地面积184平方米,重点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华容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室内陈列革命文物和历史照片215件。

  华容县建设成就陈列室占地面积220平方米,重点介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县各行各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介绍何光星、吴道生等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及国家级奖励人物的生平事迹。

  历史文物陈列室占地面积350平方米,陈列自东周至清代各历史时期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文物259件。其中车轱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和元代墓葬出土文物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物价值。

  2005年5月,博物馆增设张树芝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内有张树芝铜像、将军任命书及珍贵照片24张。

  华容县博物馆(何长工生平陈列室)于2001年11月被岳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岳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2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4月博物馆被纳入湖南省红色旅游线路。

湖南党史陈列馆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0018947号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雷锋街道正兴路43号 电话:0731— 88349808
公安部联网备案号-43012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