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重要革命遗址通览——常德市

 文章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0-20 14:58:41

  林伯渠故居

  林伯渠故居位于常德市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

  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由林伯渠的曾祖父林长槐任四川宜宾、邻水县令时所修。故居坐东朝西,依山而建,门临池塘,为典型的江南四合院布局,前后为上、中、下三进院,共有大小房间21间,6个天井,平面呈“品”字型。其南北长26.5米,东西长28.6米,总面积约870平方米。

  1886年3月20日,林伯渠出生于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902年,考入湖南西路师范学校(今常德市一中)。两年后被选赴日本官费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致力于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活动,成为民主主义者。后遭日本政府的禁止,罢学回国。回国后继续在湖南、东北、上海、南京等地的从事同盟会革命活动。因“二次革命”失败,遭袁世凯通缉,于1914年再次东渡日本求学。当年加入孙中山在东京创办的中华革命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一个职业革命家。1921年加入上海党的早期组织。建党初期他留在国民党内工作,先后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委员、常委,担任农民部部长。1926年5月被排挤出国民党中央。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转赴莫斯科、海参崴学习和任教。1933年3月赴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财政部部长。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财政部部长、代主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常委,西北局常委。1945年6月当选为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被尊称为“延安五老”之一。新中国成立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主持开国大典。他是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0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故居保存完好,现有林伯渠父母居室、夫人伍崇贤女士居室、伯父母居室、弟媳居室以及原父书房、私塾学堂、上堂、中堂、下堂、厢房和厨房、餐厅、仓屋间等。藏有国家级文物50余件,一般文物1000余件和他及家人生前所用过的生活用具。1986年林伯渠诞生百周年之际,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林伯渠同志故居”字匾并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在林伯渠诞生120周年之际,塑建了林伯渠铜像,修建林伯渠铜像广场。2009年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建造了五老林参观景点,拉通了诗词碑林公园游道。

  林伯渠故居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泽远烈士墓

  刘泽远烈士墓位于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泽远村一组。

  刘泽远(1907.3—1929.3),字正兆,又名荷初,武陵区丹洲乡刘拱桥人。1920 年春,考入常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23年考入长沙华中美术专科学校。在进步同学李庆南、周锡岭等人的帮助下,他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并积极参加省城学生不断掀起的反帝爱国斗争,成为学生运动积极分子。同年9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初,他毕业返乡。在家乡积极从事教育和农运工作。在被族人推举为族校校长后,在四官庙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学文化,学革命道理。这年春天,西郊岩桥寺建立全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后,他随即发动大家,秘密成立了四官庙农民协会,短时间内会员即发展到300 多人。同时,还将当地80 多名青年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乡村第一个女界联合会。同年5 月,常德城里爆发反苛捐杂税的工人运动,他按照党组织部署积极配合响应,组织一百多名青年农协会员,一举捣毁设在西郊的4个税务所。

  1926年北伐军进入湖南后,刘泽远根据常德团地委指示,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协同陈人金等筹建国民党常德县党部,并当选为县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和妇女部长。当年9月下旬,经李庆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自已要求去偏僻的黄洲区山区做农运工作,对山区农民的贫困生活深感痛切。1927年初,被任命为县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审判长。当年3月,在县农民自卫队支持下,坚决而成功地审判处决了全县最大的土豪劣绅杨仲达,促进了全县农民协会对土豪劣绅的斗争。

  1927年5月24日,常德发生反革命“敬日事变”,刘泽远在常德城一个茶社老板娘掩护下,化装成菜农,机智地混出城外,得以幸免。随后同县农协委员长陈昌厚一起隐蔽在河洑山,组织农民暴动队伍,誓死向敌人讨还血债。11月,中共湘西特委在常德成立,刘泽远被任命为特委宣传委员。此后,他即投入到组织农民武装,夺取敌人枪支弹药的隐蔽斗争中。1928年1月,他被解除特委委员职务,然而他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执行省委开展年关暴动的指示。2月3日深夜,他率领20多名精干的“暗杀队”队员,按事先计划,一夜之间就除掉了西郊3个作恶多端的土豪劣绅,其中的刘彩青就是将共产党员萧洪贵凌迟处死的元凶。3 月,他又恢复了特委委员的职务。

  1928年6月,在国民党重兵“清剿”之下,他不得不率农民武装撤到太浮山,加入到特委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4支队。7月下旬,第4支队也被敌军击溃,在突围后,他与王千祥、戴先凡、欧阳钧等转移到常德、汉寿交界处的兴隆区河伯桥,力图组织农民武装,但没有成功。8月,他到南县与原益阳特委、南华安特委负责人詹乐贫、崔汉章、徐少保等接上关系,将南县、华容、安乡、益阳、沅江、汉寿6 县党组织合并,重建中共湘西特委,并担任书记。

  1929年1月1日夜,由于欧阳钧被捕叛变,刘泽远在汉寿大连障辰卯号堤防公屋被捕。在敌人的利诱和刑讯面前,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当年3月4日,刘泽远等11名革命志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2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将烈士家乡武陵区丹洲乡四官庙村命名为泽远村,在他的墓前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亭。

  刘泽远烈士墓于1995年11月被常德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常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贺锦斋烈士纪念碑

  贺锦斋烈士纪念碑位于常德市石门县东山峰管理区枫香坡村。

  该碑由石门县人民政府、石门县民政局、东山峰农场、泥沙区公所、泥沙公社管委会投资于1984年1月8日修建。碑为青石制成,呈方柱状。碑高1.3 米,上部四角起翘,顶部为锥形,阴刻楷书“革命烈士贺锦斋纪念碑”,碑四周建有石围栏。碑地建筑面积50平方米。

  贺锦斋,原名文绣,1902年2月6日出生在桑植县洪家关塾师家庭。1919年,贺锦斋听说堂兄贺龙带着队伍打回了桑植,就毅然参加了贺龙的队伍。由于他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作战又机智勇敢,深得贺龙的器重,很长快被提升为排长、连长、营长,6年后晋升为团长。

  1926年5月,贺龙积极响应北伐军队,率部从贵州铜仁出发,沿沅水而下,直捣常德、桃源。部队进驻常德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9 军第1 师,贺锦斋仍任团长。

  1927年上海“四一二”政变和长沙“马日事变”后,贺龙将大批农协会干部和汉口工农革命武装编入部队,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年仅26岁的贺锦斋被任命为第20军第1师师长,是当时国民革命军最年轻的师长之一。不久,他跟随贺龙参加了南昌起义,并在随后的南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地区遭数倍敌军的夹击,贺锦斋同警卫营长滕树云突出重围,辗转到上海并设法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1927年冬,贺锦斋根据党的指示,从上海回到荆江地区从事组织游击武装的斗争。1928年1月29日,贺锦斋在监利县同从上海回到湘鄂西的贺龙、周逸群会合坚持游击斗争。1928年2月下旬,又随贺龙、周逸群回到湘西开辟革命根据地。1928年7月,贺锦斋任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委员,同时任改编的中国工农革命第4军第1师师长,并于8月25日抵达石门。9月初,他率部队一昼夜奔驰180里,袭击澧县大堰垱、王家厂一带的团防武装和税务机关。从王家厂返回渫阳的第二天,红4军遭到敌第14军教导师李云杰部及多股团防的包围袭击。贺锦斋率部冲出重围,退往泥沙,又遭到敌人的四面包围。9月9日拂晓,敌人围攻加剧。贺锦斋主动要求带领警卫营和手枪连作后卫,掩护贺龙的主力部队成功突出重围。在阻击战斗中,贺锦斋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岁。

  贺锦斋烈士纪念碑于1988 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被常德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常德市爱国义教育基地。

 

  澧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澧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常德市澧县县城解放中路兰江公园内南侧兰江河畔。

  1984 年,中共澧县县委、澧县人民政府根据老红军、全国政协委员张德(原武汉警备区司令员)1980年向湖南省政协递交的269、272 号提案精神,结合全县老红军、干部、群众的要求,为缅怀先烈,启迪后人,继往开来,决定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

  该碑于1984年7月30日破土奠基,次年4月5日(清明节)落成揭幕。

  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雄伟,造型别致。占地面积为16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碑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座呈六边形,高1.5米,面积约70平方米,三面各铺台阶9级,基缘砌水泥条石凳代围栏。座内空敞,内置两口特制“龙量缸”,里面安放着由彭山、桃花滩等地移来的烈士忠骨。碑身为三面折体锥形,每面宽2米,内折6面,每面宽1.2米,碑顶塑一身高2 米、吹冲锋号的人民战士。碑垒高为28.9米。碑身正面“革命烈士纪念碑”由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王首道1984年9月所题,两侧碑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由湖南书法家颜家龙所题。

  澧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91年12月被澧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 年11月被常德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常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汉寿烈士陵园

  汉寿烈士陵园位于常德市汉寿县龙阳镇杨旗嘴。

  1984年,为纪念革命先烈,激励全县人民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汉寿努力奋斗,中共汉寿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修建烈士陵园的决定。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县委、县人民政府号召,踊跃捐款。1987年4月,陵园落成,占地15 万平方米,老一辈革命家帅孟奇为“烈士陵园”题字。园内铸有革命烈士雕塑像,詹乐贫、陈刚、熊琼仙等革命烈士及抗日阵亡将士墓安葬在苍松翠柏之中。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广大中小学生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汉寿县第一中学、汉寿县第二中学、詹乐贫中学、龙池实验学校、西竺山中学、龙阳镇东正街小学、龙阳镇南岳路实验学校都把汉寿烈士陵园作为德育教学基地。每年清明前后,络绎不绝的学生前往那里,祭拜烈士,举行庄严的集体入团仪式,缅怀先烈,弘扬先烈精神。

  汉寿烈士陵园于1995年11月被常德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常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Ky:PAGE}

 

 

  帅孟奇生平事迹陈列室(帅孟奇纪念馆)

  帅孟奇生平事迹陈列室(帅孟奇纪念馆)位于常德市汉寿县龙阳镇体育路9号。

  纪念馆于2001年建成开馆,李鹏同志题写馆名。馆内收藏了帅孟奇大量的珍贵遗物和照片。

  帅孟奇(1897—1998),1897年1月出生于汉寿县东乡(现坡头镇)陈家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帅荫东是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志士。1917年帅孟奇与早期共产党人许之桢结婚。在父亲和丈夫的影响下,帅孟奇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5月,由詹乐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中共汉寿县委成立,她被选为县委委员。1932年10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她忍受了非人的毒刑,视死如归,保守了党的秘密。1937年5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939年2月,当选为中共湖南省委候补委员(后为正式委员、常委),兼任常(德)、益(阳)中心县委书记,领导益阳、常德、汉寿、沅江、桃源、临澧、澧县等地的革命斗争。1945年出席党的七大后,任中共中央妇委委员、秘书长、代理书记,参与主持妇委的工作。1956年在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先后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任中组部顾问。1981年,在党的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陈列室由“帅孟奇生平事迹展”和“帅孟奇遗物展”组成。共展出帅孟奇生平事迹图片296幅,遗物197件,其中有毛泽东主席1949年10月颁发给帅孟奇的任命通知书,有江泽民、李鹏为帅孟奇百岁寿诞的签名,有何香凝的画作,有帅孟奇在延安时期工作与学习笔记等。展览以弘扬帅孟奇救国、建国、富国思想和忠诚的崇高共产主义精神与品德为主线展开,以图文和实物(遗物)展为主要形式,向社会展示出一幅幅恢弘的最直观爱国主义教育的画面。

  帅孟奇生平事迹陈列室(帅孟奇纪念馆)于2010年7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常德诗墙

  中国常德诗墙位于常德市武陵区沅安路(沅水防洪墙外侧)。

  诗墙全长3公里,临江而立,楼台点缀,气势恢宏。分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六大篇章,选刻自先秦以来有关常德的诗作和中外名诗1267首。诗词用书法形式表现,由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948名书法家书写,真、行、草、隶、篆集于一墙,精彩纷呈。其间刻嵌43幅精美的中外石壁画。各大篇章墙名和篇名,分别由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沈鹏、启功、颜家龙、孙其峰、王学仲和萧娴、张仃、臧克家、方毅、陈天然等题写。曹禺、舒同、吴作人生前也分别作了“武陵风流”、“江山如画”、“风景这边独好”的题签。

  中国常德诗墙的第五篇章为华夏新声,放眼祖国,看中华民族崛起。选刻诗词253首。“虎门销烟”的抗争,“武昌首义”的枪声,“五四洪流”的呐喊,“长征胜利”的开颜,“开国大典”的盛况和香港、澳门的回归等,一个半世纪的重大事件,如一幕幕威武雄壮的话剧呈现在眼前。其中收录了很多革命烈士、革命先辈的诗词,如鲁迅的《自嘲》、陈毅的《梅岭三章》等,墙名为天津著名书家孙其峰题写,篇名为老革命家方毅题写。

  诗墙的建成究其根本是常德人民开拓创新精神的体现。一墙两用,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意。其次,在内容的构思上,常德诗墙也不乏新见,既有古今名人,又有常德作者;既保持国家水平,又突出地方特色。在内容上,虽以诗歌为主,但也选有新诗、民歌以及世界名篇,甚至还挖掘到了未见著录的太平天国洪秀全的诗作。另外,在雕刻技术上,诗墙建设者们成功地摸索出了一套人工描摹刻板,机器刻石的独到工艺,刻出来的书画作品刚劲圆润,保持了原作的韵味,还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2000年9月5日,上海吉尼斯总部正式对其命名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载入了世界文化工程的史册。

  中国常德诗墙于2001年12月被常德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常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湖南党史陈列馆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0018947号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雷锋街道正兴路43号 电话:0731— 88349808
公安部联网备案号-43012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