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重要革命遗址通览——郴州市
文章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0-20 14:52:35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
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位于郴州市宜章县城关镇中夏街26号(原县女子职业学校)。
1928年1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到湘东南。11日下午,打着国民革命军第16军140团旗号的胡少海先遣部队在一群政府官员和土豪劣绅迎接下进入宜章城。这些官员和土豪劣绅正想有支正规军来为他们守城当保镖。
12日下午2点左右,朱德、陈毅率主力部队进入县城,在县女子职业学校设立指挥部。陈毅、王尔琢按原计划,以布防设营的名义,立即指挥部队悄悄地包围了县政府、警察局和团防局所在地——养正书院,并在各条要道上布置了岗哨,作好了战斗前的一切准备。
朱德在司令部听取了湘南特委和宜章县委关于暴动前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后,对暴动作了一些具体指示。当晚,县长杨孝斌在县议会二楼设席宴请140团长官。酒过三巡,朱德突然起立,摔杯在地,随来的卫士,缴了县府哨兵的武器。这时,高静山、杨子达等带领一班人闯进了宴会大楼,把县长杨孝斌、前县长黄得珍等全部捆绑起来。转瞬之间,宜章县当时反动统治阶级里的最上层人物都成了阶下囚。陈毅、王尔琢按原计划指挥部队迅速消灭了盘踞宜章的反动势力。接着,起义军解救了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打开粮仓,把粮食分给穷苦工农;次日,将国民革命军改编成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长朱德、党代表陈毅。几面绣有镰刀、斧头象征工农革命武装的鲜艳红旗,在县政府和城门楼上徐徐升起,宣告宜章年关暴动的胜利。尔后,起义军挥师北上,点燃了湘南二十几个县的革命烈火,建立了红色政权,组建了3个农军师和两个独立团,动员约百万工农群众参加了这次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运动。4月,蒋介石急调湘粤军阀8个师的兵力“围剿”湘南,企图扑灭这团革命烈火。因遭强敌夹击,朱德、陈毅率部向井冈山转移,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于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5月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桂东沙田万寿宫——毛泽东等革命活动地
桂东沙田万寿宫——毛泽东等革命活动地位于郴州市桂东县沙田镇万寿宫居委会。
1928年3月底,毛泽东应湘南特委要求,率领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前来湖南策应湘南起义,于3月30日到达桂东沙田墟。师部、团部均设在万寿宫。毛泽东寓此上殿右厢房,在此处中殿厅主持召开了工农革命军第1团负责人会议、工农兵代表会议等重要会议,研究、部署在沙田一带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将桂东赤卫队改编命名为“湘赣边区游击队”。毛泽东在沙田期间,在沙田戏台召开了群众大会,多次登台演说,宣讲革命道理,号召劳苦大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
同年8月,红4军28团、29团攻打郴州受挫后,朱德、陈毅率红4军主力转移至沙田一带,开展革命活动。陈毅寓于万寿宫内耳房。朱德、陈毅多次在沙田戏台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桂东的沙田一带,三月、八月两度分配土地,建设了党的组织。”
万寿宫又是新四军驻沙田留守处驻地。1938年初,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在沙田改编为抗日义勇军开赴抗日前线后,正式成立了新四军驻沙田留守处,驻万寿宫,顾星奎担任留守处主任,在此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万寿宫建于清未,古寺观建筑,悬山式砖木结构,三进厅,依次增高,建筑面积421.7平方米。前厅有歌台与回廊相接,中后厅木障相隔,两侧各有厢房。民国初期因道士失火烧坏,后经江西商贾集资修建为“江西会馆”,保留了原有殿堂布局结构及其宫门外观。
桂东沙田万寿宫于1972年9月被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0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2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位于郴州市桂东县沙田镇老虎冲三十六担丘。
1928年3月底,毛泽东应湘南特委要求,率领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前来湖南策应湘南起义,于3月30日到达桂东沙田墟,在沙田一带开展土地革命斗争。4月3日上午,毛泽东在沙田老虎冲三十六担丘的土台上集合工农革命军和地方赤卫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建军宗旨教育,总结了建军以来的经验教训,讲述了没有纪律就不成军队,没有统一指挥就不能取得革命胜利的道理。接着向工农革命军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并扳着手指逐条、逐项地进行详细讲解。将原来的“三条纪律”改为“三大纪律”,将“三条纪律”中的第二条“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改为“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三大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不久,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两项条文。完善之后,统称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98年在沙田老虎冲三十六担丘兴建了由萧克将军题字的纪念碑,建筑占地面积396平方米。2008年,修建了第一军规广场。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于2002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邓中夏故居
邓中夏故居位于郴州市宜章县太平里乡邓家湾村。
邓中夏(1895—1933),1895年10月5日诞生于此。1907年,他在本乡樟桥小学读书。1911年转入宜章县立高等小学。1915年夏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在长沙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19年参与组织领导五四学生运动。8月回宜章,向革命师生宣传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1920年10月,在李大钊的领导下,邓中夏与张国焘、蔡和森等一批进步骨干创建了北京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参与了中共“一大”的筹备工作。组织、策划了长辛店、开滦煤矿工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参与领导了举世闻名的省港大罢工。历任中共二、三、五、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27年参加中共中央八七会议,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3年5月在上海工作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同年9月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时年39岁。
故居是典型的湘南民居制式,一进四间,正中为客厅,是吃饭和会客的地方。左厢房前间是中夏叔婶住房,后间是邓中夏1925年与原配夫人杨贤槐结婚时的住房,里面现存列有邓中夏生前使用过的雕花大床、斗浆花被、箱笼衣柜等。右厢房前间是邓中夏父母住房,后间是邓中夏哥嫂住房。占地面积132.9平方米,青砖青瓦两层砖木结构。
1994年,在迎接邓中夏诞生百周年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写了“邓中夏故居”匾额。
邓中夏故居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邓华故居
邓华故居位于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陂副村。
邓华,1910年4月28日生于郴县永宁乡(今北湖区鲁塘镇)陂副村一个书香门第。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在工农革命军第7师政治部任组织干事。4月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连党代表,曾出席古田会议。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参加平型关战役之后历任115师独立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5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卫戍司令、辽西军区司令员、第44军军长等职。平津战役中,曾根据前方态势,提出以少数兵力监视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的建议,被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共总前委所采纳。
新中国成立后,兼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0年组织指挥海南岛战役,以两个军的兵力乘木帆船进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突破并摧毁国民党军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7月任第13兵团司令员。
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朝鲜停战后,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4年回国,先后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
1959年,受彭德怀错案株连被撤职。1960年任四川省副省长。1977年后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他是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4月,中共中央为他平反,恢复名誉。翌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故居始建于清末,属于砖木结构,大量使用了木质材料,其上大多雕刻有精美的图案,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是典型的湘南民居风格。1983年对邓华将军故居进行了修缮,2009年8月再次进行大规模修缮。
邓华故居于2003年11月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8月被北湖区委宣传部公布为北湖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2006年7月被郴州市委宣传部公布为郴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克诚故居和生平业绩陈列室
黄克诚故居位于郴州市永兴县三塘乡下青村。
黄克诚,又名黄时瑄,1902年诞生在此,一直居住到外出求学。1922年,黄克诚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广州政治讲习班学习,结业后被派在唐生智部任营、团政治指导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10月,国共合作破裂后,黄克诚离开部队,返回湖南,受省委派遣回家乡从事秘密活动。
1928年初,在湘南起义中,他参与领导永兴板梁暴动,缴获宜章挨户团武器,建立永兴工农革命军第1师。2月,永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黄克诚任县赤色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4月上旬,在敌军压境的紧急关头,他当机立断,率领永兴农军上井冈山,被编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12师35团任团长。1930年初,受中央军委派遣到彭德怀领导的红5军,先后任大队、支队、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后任红3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代理政治部主任等职。1934年,红军长征中,他率部担任前卫,连续突破敌人封锁线,红军到达陕北后,先后任军委卫生部长、红1军团第4师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参加过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大小战役。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黄克诚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委员兼太南军政委员会书记,与徐海东部转战晋冀豫,参加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温汤、町店等战斗,创建了冀鲁豫根据地。1940年春,任八路军第2纵队政治委员兼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军政委员会书记。是年5月,任第4纵队政治委员。率主力一部南下豫皖苏,东进皖东北地区,统一苏皖地区武装力量,组成八路军第5纵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率部驰援黄桥作战,挺进淮海、盐阜地区,与新四军北上部队会师,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与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1941年,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和苏北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区党委书记。1945年6月,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9月底,率新四军第3师主力3万余人进军东北。1946年,黄克诚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副书记、代理书记,领导创建西满根据地,次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1948年4月,调任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治委员。
1949年1月,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兼天津市军管会主任。8月,任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湖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1952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政治委员。1954年,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58年10月任总参谋长。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畅怀直言,遭到错误的批判斗争,和彭德怀等同志一起被错定为“反党集团”,长期受到专案审查。“文化大革命”中,又遭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1977年12月,黄克诚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委员,并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1980年11月,发表了《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的讲话,引起强烈反响,对稳定政治局势起了重要作用。1982年,任中纪委第二书记。1985年因年老多病,主动辞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职务。1986年12月28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84岁。
1998年,永兴县委、县政府对故居进行简单维修,2001年,为迎接黄克诚诞生100周年,省、市、县拨出专款对故居进行全面复修,并进行复原陈列。
黄克诚生平业绩陈列室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城关镇人民路博物馆。
1998年,永兴县委、县政府在县城兴建黄克诚公园,在公园广场树立黄克诚铜像,铜像质地为青铜,总重量2.1吨,整体高度8.4米,铜像基座镶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写的“黄克诚同志”五个大字。
2002年,黄克诚诞生100周年,在公园内的博物馆设立黄克诚生平事迹陈列室,有文字说明和图片以及黄克诚生前的部分遗物。黄克诚生平业绩陈列室分为四个部分:一、追求真理,投身革命;二、智勇兼备,战绩辉煌;三、从政治军,业绩卓著;四、高风亮节,一代楷模。陈列室现配备专业的讲解员,对公众免费开放。
黄克诚故居于2002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和生平业绩陈列室于2010年7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Ky:PAGE}
郴州市烈士公园
郴州市烈士公园位于郴州市曹家坪路东塔岭,是湘南起义纪念地最重要的纪念性革命遗址建筑群。公园内有湘南起义纪念塔、郴州烈士碑廊、革命烈士纪念亭、夏明震烈士墓、湘南起义纪念馆等革命遗址。
1928年春,朱德、陈毅同志率南昌起义余部进抵郴州地区,与中共湘南特委一起,按照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起义以湘、粤、赣边重镇郴州为中心,总指挥部、司令部设城内北街清代考棚。军政指令由此发出,主力部队由此派遣,使永兴、资兴、安仁、耒阳等县相继起义成功,桂阳被占领,临武、蓝山、宁远、江华、江永、道县、汝城等展开了农民武装斗争,衡阳、常宁、攸县、酃县农民举行了起义,水口山矿等举行了工人起义。
起义自1928年1月12日宜章县年关暴动揭开序幕,到5月4日举行湘南起义军与秋收起义军胜利会师大会,历时4个月。湘南起义取得了重要成果,起义后组建了3个农军师、2个独立团;建立了宜章、郴县等7个县苏维埃政府,陈毅曾兼任郴县县委书记;在永兴召开成立了湘南工农兵代表大会,选出朱德、陈毅、何长工等为执委,组织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并通电第三国际和全国;开展了以插标分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
湘南起义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在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失利之后,革命处于低谷,湘南起义是一次承前启后、扭转乾坤、职业革命军人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成功起义。在我党领导的历次起义中,坚持时间最长(共历时4个月),起义的地域最广(由郴州波及到永州、衡阳、及粤北、赣南20多个县),参加的人数最多(军人、农民、工人、学生、知识分子、市民等共一百万),还首次进行了土地革命,插标分田数十万亩。
起义后期我党正确决策,由城市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向井冈山转移,实现“朱毛会师”即井冈山会师。诚如萧克上将所言:“(湘南起义)为我党和毛泽东同志科学地总结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光辉理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历史已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才有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光辉的井冈山时代。”
湘南起义纪念塔
湘南起义纪念塔位于郴州市曹家坪路东塔岭郴州市烈士公园。为缅怀湘南起义革命先烈,纪念湘南起义60周年,1983年,郴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第三次会议作出决定:兴建湘南起义纪念塔。经过5年的建设,1988年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纪念塔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为混凝土花岗石结构建筑,用4810块汨罗花岗石铺筑。塔高28.1米,展示1928年1月湘南起义的时间,用1580块福建花岗石砌成扇辐射,状如四挺钢枪高耸云天,展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辐射顶端四向,用360块四川红色花岗石拼贴中国共产党党旗。塔正西面为邓小平题“湘南起义纪念塔”七个大字;正东面基座是萧克将军撰文并书写的225字碑文;南北两面为“湘南起义”与“建立政权”两幅群体浮雕,用22块耒阳汉白玉平贴组成,由湖南省岳麓山公园的雕塑家张立仁雕刻,反映当年湖南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革命风暴席卷湘南的情景。
郴州烈士碑廊
郴州烈士碑廊于1998年隆重纪念湘南起义70周年之际修建,碑廊由前庭、中庭、后庭三部分组成,总长82米,由40个柱子,16组160块大理石板组成,分五个时期11个县市区分别记载了7339名烈士英名,其中党的建立和大革命时期223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5547名,抗战时期259名,解放战争时期191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119名,在1928年湘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有3814名。
碑廊的碑名“郴州烈士碑廊”,为1998年3月萧克老将军重返郴州时亲笔题写。
革命烈士纪念亭
1998年3月为纪念湘南起义70周年,郴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在东塔岭郴州市烈士公园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亭。该亭为六角飞檐建筑。2010年,因湘南起义纪念馆建设进行了迁移重建。重建后,占地面积30平方米左右。
亭中立碑一块,碑的后面有杨得志于198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60周年纪念活动时重游郴县板子楼参军旧址而作的诗:
参军旧址重游
六十沧桑从何说,感慨郴州举镖梭。
纤尘幸留小痕印,滴水远去大江河。
踏碎关山风火路,吟成横刀马上歌。
若问来路英雄人,无名更比有名多。
夏明震烈士墓(碑)
1998年3月,为纪念湘南起义70周年,郴州市在东塔烈士公园,修建夏明震烈士墓。2010年因湘南起义纪念馆建设又进行了迁移重建,重建后改为夏明震烈士碑,占地面积70平方米。
夏明震,字春根,1906年12月24日生,夏明翰之胞弟,湖南省衡阳县人。1922年底在湖南省立三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进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6年先后任中共湘南区委组织部长,衡阳县农民协会委员长,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长,1927年7月至11月任中共郴县、宜章、资兴、汝城四县特委书记,同年9月任中共郴县县委书记,秘密恢复发展党的组织,组建农民武装,攻打税卡,镇压土豪劣绅,奇袭良田“清乡委员会”。湘南起义中,在朱德、陈毅帮助指导下,他组织郴县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1928年3月12日,在郴县城隍庙群众大会上,因土豪劣绅暴乱,惨遭突袭,壮烈牺牲,年仅21岁。与夏明震同时牺牲的还有郴县的黄光书、何善玉(女)、周碧华(女)、焦玉才、陈代长、廖忠和工农革命军第1师王营长、刘连长。为缅怀英烈,在湘南起义70周年之际特修此墓立此碑,永志纪念。
湘南起义纪念馆
为隆重纪念湘南起义80周年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经上级部门批准兴建湘南起义纪念馆。该馆于2009年3月破土动工,2010年7月8日正式落成。纪念馆建筑面积4886平方米,展览面积2700多平方米。纪念馆展览共分为5个部分:“浴血重生,朱德率部奔湘南”、“风展赤帜,百万之众斗敌顽”、“波澜壮阔,创建苏维埃政权”、“战略转移,湘南义军赴井冈”、“千秋史册,伟业闪耀功勋榜”。14个展厅,序厅中央展现的是以朱德、陈毅与湘南起义中工农革命群众和革命战士形象为主题设置的一组雕塑,它与序厅两侧以郴州的人文历史和山水风景为主题的浮雕相互辉映,充分展示了湘南的地域文化。
郴州烈士公园于2010年7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
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位于郴州市桂东县城关镇红军路6号。
纪念馆筹建于1966年,1968年8月竣工开馆,原名“毛泽东同志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馆名系郭沫若手书。1983年,改为现名,由王震题写馆名。纪念馆与“唐家大屋”毗邻,院落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陈列展室面积428平方米,设有序厅及三个展厅,共展出文字、图表、照片等118个版面,陈列实物和复制文物57件。纪念馆属地方党史博物馆,馆藏文字资料555卷,1000多万字,革命文物63件,反映了毛泽东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迎还红军大队重回井冈山、红六军团誓师西征等我党大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任务是宣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红军和桂东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史实,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08年进行了全面维修和版面翻新,整体保持完好。
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于1995年8月被郴州市委宣传部公布为郴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