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重要革命遗址通览——怀化市
文章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0-20 14:44:35恭城书院——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纪念地
恭城书院——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纪念地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溪镇。
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坐东朝西,由门楼、两栋斋舍、讲堂四部分构成,建筑物沿纵轴方向依次排列在一条轴线上,由正中一条通廊串联成一个整体,四周砌青砖作护墙。系少数民族地区独具特色和最大的现存书院之一。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最初目标是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在那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蒙受重大损失,从初期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多人。早在湘江战役之前,蒋介石察觉了中央红军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1934年11月17日蒋介石“南昌行营”发布了《湘水以西区域“剿匪”计划大纲》。其意图在于防止中央红军实现与“贺、萧合股之目的”与“长驱入黔”的可能。红军渡过湘江后,蒋介石即令各路追剿军和湘、桂、黔军阀进行新的围堵。12月10日,当中央红军行进在湘、桂边境的越城岭时,数十万敌军已抢先在通道以北进入阵地,并分兵尾追。广西李宗仁、白崇禧在红军出桂北后,将夏威部、廖磊部编为第1追击队和第2追击队,分别由广西尾追,并经龙胜、古宜抄袭红军侧面,防护柳江上游,以断红军南下之路,贵州内地则黔军兵力较少,装备又差,防务也很空虚。当时敌我态势是:通道北面之敌为红军5至6倍,南面之敌为红军两倍;西面之敌为红军的十分之一,如果中央红军继续按原计划北上湘西,势必落入强敌的虎口之中,有全面覆灭的危险。如果南下广西,有五六万桂军堵截,且深入桂省,并非中央红军的战略目标。因此,红军唯一的选择和唯一的出路,只有转兵西进,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而“左”倾机会主义领导者李德、博古等人不顾红军的损失及敌人张网以待的险恶局势,仍然坚持从通道北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方针,如果按照“左”倾领导的意见执行,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在这关系到中国革命和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红军领导人于1934年12月12日,在通道县老县城的县溪召开了一次临时的紧急会议(史称“通道会议”),讨论红军当前迫在眉睫的行军路线问题。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军委副主席、总政委周恩来,中革军委主席、总司令朱德,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中央总书记秦邦宪(博古),国际共产主义军事顾问李德。会议由周恩来主持。会上,博古、李德仍坚持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长征以来第一次有在会议上发言机会的毛泽东,在分析敌我当前形势后,提出了放弃原定方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的主张。与会者深为毛泽东的真知灼见所折服。博古也不得不在口头上表示同意向贵州进军。最后形成了会议决定。这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毛泽东第一次在军事问题上有了发言权,也是最高“三人团”第一次接受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会后,19时半,以军委名义向各军团纵队首长发出了西入贵州“万万火急”的进军电报,13日,中央红军从通道分两路西进,把几十万敌军抛在湘西南地区,使蒋介石在湘西消灭红军的企图彻底破灭。通道会议作出“通道转兵”的决策为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奠定了基础。为纪念这一重要事件,湖南将当年红军活动地恭城书院作为纪念设施加以保护利用。
恭城书院于2002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2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向警予故居
向警予故居位于怀化市溆浦县卢峰镇警予西路27号。
向警予,女,土家族。1895年9月4日诞生于此。1912年秋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1919年秋参加新民学会。同年11月与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1921年底回国,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二大、三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3年领导上海丝厂和烟厂的女工罢工。1925年5月,被增补为第四届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并任中央妇女部主任。同年10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7年4月回国,先后在汉口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任武汉市委负责人,湖北省委宣传部长兼《大江报》主笔。1928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5月1日在武汉就义。向警予是最早的女党员之一,是第一位女中央委员,第一位女中央局委员,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故居系清代木结构四合院民居,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3345平方米。故居陈列物品35件,其中文物14件,复制品21件。1978年、1979年由湖南省文物部门进行了全面维修,1981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80年2月4日成立“向警予同志故居管理所”。1984年1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瞻仰故居时题写了“向警予同志纪念馆”,1985年8月31日正式更名为“向警予同志纪念馆”。
向警予故居于1983年10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粟裕故居和纪念馆
粟裕故居位于怀化市会同县坪村镇枫木村。
粟裕,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1925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1927年7月参加南昌起义,后跟随朱德、陈毅转战粤、赣、湘。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4月上井冈山,后升任师长和师政委。1934年7月,与军团长寻淮洲一起率抗日先遣队北上。1935年1月,先遣队在江西省怀玉山地区受挫。他带领部队突围,开辟浙南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三年。1939年11月,新四军1、2支队合并组成江南指挥部,粟裕任副指挥。1940年10月初,协助陈毅指挥著名的黄桥战役。日本投降后,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华中野战军司令员。1946年7月至8月,与谭震林在苏中七战七捷。同年,协助陈毅指挥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1947年3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协助陈毅指挥莱芜战役。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又全歼蒋介石嫡系主力整编74师。1948年5月,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代政委。同年11月被任命为总前委成员,参加指挥准海战役。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参加指挥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杭州。随后指挥淞沪战役,解放上海,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长、军管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和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又是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4年2月5日,在北京病逝。
故居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分为东、西两个大院,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大小房间有30余间。两个大院中间有一条村道和小溪通过。小溪右边的东院为正屋,是家人居住之地。小溪左边的西院是一排坐西朝东的房屋。北头为客厅,是接待宾朋、宴请客人和私塾讲学的地方;中间几间房屋是帮工们的住房;南头是牛栏、马圈等。故居现在保存的房屋即为东院正屋,占地约416平方米,房屋坐东南朝西北,由三栋两层的木房组合构成,分为前厅、正屋和横仓楼。其中前厅为“品”字型客厅,前厅与正屋之间有一“一”字型天井,两者正好构成“一品”之意,寓意深厚。整个房屋建筑均为面阔三间的穿斗式梁架结构,房屋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极富湘西民族特色。西院因粟裕家族人口增多,于1986年全部拆除,改做民房。
粟裕纪念馆位于怀化市会同县城西南边沙梨界粟裕公园内,209国道旁。
纪念馆建成于1987年4月,由北京建筑学院设计,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建筑结合地型特点,把现代建筑与传统民间建筑以及绘画手法融为一体。整个建筑物线条明快,富于想象。馆前花岗石碑坊上带圆的三角形象征日月,表示永恒。馆名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题写。纪念馆正门内墙正中高挂两幅字屏。一幅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对粟裕的评价:“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粟裕同志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他努力学习并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挥过一系列重大的战役、战斗,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表现了卓越军事才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战功。”一幅是粟裕九十华诞,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书赞誉粟裕“出奇制胜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性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纪念大厅内矗立大将粟裕半身铜像,粟裕生前使用过多年的《中国全图》悬挂在粟裕铜像后面。粟裕纪念馆分别陈列粟裕青少年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生平事迹及革命活动资料照片等。
2007年是粟裕一百周年华诞。中共会同县委、县人民政府对粟裕纪念馆重新陈列。纪念馆由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两个厅组成。陈列的内容共五部分。第一部分:投身革命,转战湘赣闽浙边;第二部分:抗击日寇,驰骋大江南北;第三部分:战略决策,逐鹿中原,挥师江南;第四部分:呕血沥血,致力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第五部分:沧海一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粟裕故居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7月,粟裕故居和纪念馆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滕代远纪念馆
滕代远纪念馆位于怀化市麻阳县高村镇友谊路1号。
纪念馆为一栋二层现代殿堂式仿古建筑,占地面积8亩,主体建筑面积1688平方米,共14个展览厅,展览面积420平方米。序幕室安放着滕代远玻璃钢塑像,陈列室有图片、照片、书信、手稿、文献、文物等300多件,全面反映滕代远的生平事迹和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工作、生活学习等。
1904年11月2日,滕代远出生于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玳瑁坡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就读于湖南省第二师范学校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10月,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12月初,滕代远同彭德怀等举行平江起义后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以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4军胜利会师。1934年夏,中共中央派滕代远去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抗战时期,滕代远先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太行山抗大总校副校长兼副政委、中共北方局常委、八路军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初期,在晋冀鲁豫军区主持后方工作。1948年11月,担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同时任铁道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长,成为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奠基人。1964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文革”期间,滕代远及其家属受到很大冲击,身心健康严重受损。1974年12月1日,滕代远因病逝世,享年70岁。
1986年4月,滕代远纪念馆正式奠基修建。同年11月建成并开馆,由胡耀邦题写馆名。1995年锦江河涨水,对纪念馆有一定的破坏,随后对围墙、部分墙面重新修缮。
滕代远纪念馆于2002年2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