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新进展

 文章来源:红网 作者: 时间:2014-09-12 11:19:06

  1989年9月12至13日,全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现场会在长沙召开。专家们认为,湖南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大的进展。

  “两系”指两用不育系和恢复系。因不育系兼有保持系功能, 去掉原"三系"中的保持系,即可减少不育系繁殖种子的生产环节,又简化了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环节。两系法比三系法杂交水稻增产潜力更大。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由"三系"向"两系"育种的设想,并被定为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和我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987年起,在袁隆平的指导下,安江农校邓华凤、衡阳市农科所周庭波等人先后育成“安农S-1”、“衡农S-1”两个两用不育系,并用这两个两用不育系配组了具有突出优势的新组合。

  在这次现场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专家,对我省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的试种进行了现场观察和评估。经用科学方法测算,试种品种可望比现在正在推广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增产10%以上。专家们一致评价,试种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品种出现了很好的苗头,现场的成果说明这项研究又取得了大的进展。

  此后,我省科技人员在原不育系基础上,选育出了一批更优的不育系,还选配出“W6154S/特青”、“衡农S-1/明恢63”等一批两系法强优组合。1990年试种示范2000亩,最高亩产达756.8公斤, 创我国南方双季杂交水稻最高单产纪录。1991年试种示范早稻7400亩,在遭受大灾的情况下,平均亩产达474.6公斤,晚稻2.8 万亩,测产一般亩产达550公斤以上,比常规稻亩增70公斤左右。并且,初步弄清了水稻光温型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条件和两系法水稻的栽培技术。1996年,袁隆平宣布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获得基本成功。

湖南党史陈列馆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0018947号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雷锋街道正兴路43号 电话:0731— 88349808
公安部联网备案号-430120000000